百名“创业之星”宣传(三)李子凡——无青春不奋斗

发布时间: 2023-03-11 11:06:55   发布人: 巴州公共就业服务中心   浏览量: 935

无青春不奋斗--返乡自主创业大学生李子凡

image.png

今年27岁的李子凡,2019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校的机会和北京的工作在毅然回乡自主创业人们眼中意味着荒凉的黄沙,却让她以“沙培”种植新模式孕育了青春梦想。她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创新理念“反哺”家乡,在她的身上闪亮着奋斗青春的色彩,成为了巴州乡村振兴“土生土长”的新力量。

近日,库尔勒市英下乡喀尔巴格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的智慧温室大棚里,采用“沙培”模式种植的小番茄藤蔓上开满了黄色的花,李子凡正在绕蔓,为即将成熟的小番茄做好采摘的前期准备。"四月份,我们的小番茄就陆续上市,主要是满足市民的采摘需求,小番茄的产量一季大概是五到六吨,通过智能化的温室管理、水肥一体化调控,每年可以生产两季,每年亩产量可以达到十吨,收益预计可以达到20到30万元左右 。”

    与传统大棚不同,这里的植物是栽种在无纺布袋子里,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黄沙装进立体栽培架或袋子中,浇上水,就可以固定植物根系,李子凡说, 沙子非常的纯净,没有细菌病毒以及虫卵,后续的植保过程中,会非常省时省力,这样也无需使用农药来管理。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 智能温室的温度调控以及绿色防控的这些技术,生产出来的果品商品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果品的品质。

image.png

2019年李子凡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自主创业,首次尝试采用这种沙土栽培的种植新模式。2020年,库尔勒市将英下乡喀尔巴格村90亩废弃闲置大棚重新打造成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建成23座智能温室大棚。采用李子凡的沙培栽种技术,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在智能温室大棚里种植草莓、番茄、无花果等果蔬作物。智能化全自动水肥控制系统、智能控温增温系统、灌溉管网等配套设施为大棚增添了十足的科技感,也降低了人工管理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智慧化操作、精细化管理。不仅带动了库尔勒市设施农业的发展,还吸纳了周边的村民就近就业。

库尔勒市英下乡喀尔巴克村村民穆再帕·麦麦提的家就在附近,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大棚通风、换盆、给缺水的果蔬浇水,一个月的工资可以拿到3500元 

    库尔勒市英下乡副乡长蒋宏正介绍说,智慧大棚的建设对于周边近1700座的大棚产生了很好的示范的效应,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每座大棚年产值约5万元左右。 采取“科研院校+ 企业 +农户”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image.png

如今,库尔勒市英下乡喀尔巴格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已成为集规模生产、休闲采摘、农耕研学于一体的种植示范基地。眼下,智慧大棚培育的果蔬苗也成为了抢手货,很多市民纷纷前来购买。周末,市民蔡远秀慕名而来。“我听说英下乡有一个采摘园专门做无花果,而且品种是新进的,我自己有个小院儿,也种了好多品种,我过来学点技术买上一棵回去自己种。”

如今,李子凡和她的团队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农事作业,动动手指,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就能实时监测,肥料和水分还能按照参数精准滴灌。实现了农业种植所需时间以秒计算,大大减少生产成本。

新农人李子凡大胆尝试和努力,不仅种出了“希望”,还收获了更多的“成就”,更为巴州现代设施农业探索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发展新模式。“ 我想告诉正在面临就业或者择业的年轻人,农业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可以通过高新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希望把这些新的设施农业的种植理念、种植技术传递给更多的农户,带动设施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 主管单位:巴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指导单位:巴州公共就业服务中心
  • 主办单位:新疆楼兰网景科技有限公司
  • ICP备案号: